稅收和大家息息相關,稅務籌劃方案不可或缺
人這一輩子有兩件事是難以避免的。一個是死亡,一個是納稅。這也是在西方國家廣為人知的一句名言。在現代稅收國家稅是公司還有普通普通百姓形影不離的東西。大家每一個人皆離不了稅,也逃不了稅。
稅收奠定了全人類發展的階梯,稅收造就了全人類輝煌成就的成就。在現代社會,國家的財政收入以稅收為主,因而現代國家又變成稅收國家。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離不了納稅就不必說了,但就大家普通百姓來說 ,大家的衣、食、住、行,現已到處都是有稅收的影子??梢哉f,稅收現已深入大家生活的每個角落里。稅收也漸漸變成中國人一輩子所難以避免的兩件事之一。既然稅收和大家息息相關,稅務籌劃也就不可或缺。公司投資決策稅務籌劃方案就變得非常重要。你知道公司投資決策稅務籌劃方案怎樣做好嗎?你知道選擇子公司還是分公司?公司還是非公司更為節稅嗎?你知道怎么投資國家政策扶持產業、區域和項目做好納稅籌劃嗎?
選擇子公司還是分公司?
企業設立分支機構主要有這兩種組織形式可進行選擇,一種是分公司,另一種是子公司。嚴格來說,子公司不屬于分支機構,咱們在這里采用通常理解把全資子公司視作為分支機構。這兩種不一樣的組織形式在所得稅處理方法上是不一樣的,分公司不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不可以獨立擔負民事責任,在法律上與總公司視作同一個主體。因而在納稅方面,也是和總公司做為一個納稅主體。將其成本、損失和收入并到總公司共同納稅。而子公司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能夠獨立擔負民事責任,在法律上與總公司視作兩個主體,因而在納稅方面也從總公司分離做為一個獨立的納稅主體擔負納稅義務。其成本、費用、損失和收入全部獨立核算,獨立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其他的各項稅收。
這兩種組織形式在法律地位上的不一樣,導致了這兩種分支機構在稅收方面各有利弊,分公司因為能夠和總公司合并納稅,因而分支機構的損失能夠沖抵總公司的所得,進而減少公司整體的應納稅所得額,子公司則不享受這種優勢。但子公司能夠享受法律和當地政府所規定的各類稅收優惠政策,如減免企業所得稅等,因而企業如何選擇分支機構的形式,必須綜合考量分支機構的盈利能力,盡可能在分支機構虧損期內采用分公司形式,而在分支機構盈利期內采用子公司的形式。通常情況下,分支機構在成立前期必須大量的投資,大部分處在虧損狀態,而通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壯大之后,則通常處在盈利狀態,因而,通常在成立分支機構前期,采用分公司形式,而在分支機構盈利之后,采用子公司的形式,當然了,這僅是通常情況,并非絕對的。在某一些情況下,企業本身所適用的稅率與準備成立的分支機構所適用的稅率不同時,企業對其分支機構選擇分公司還是子公司的形式差別很大,通常情況下,假如本企業所使用的稅率高過分支機構所使用的稅率,則選擇子公司形式較為有利,相反則選擇分公司的形式較為有利。
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到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出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稅務籌劃案例
A公司準備在全國各地加設10家分公司,經估算每一家分公司每一年應納稅所得額約100萬元,均滿足小型微利企業的標準,請為A公司提出稅務籌劃計劃方案。
成立分公司,則需要與甲公司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為100×10×25%=250萬元,假如能成立10家子公司,獨立納稅,則均能夠享有小型微利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10家子公司總計繳納企業所得稅為100×10×25%×20%=50萬元。
成立子公司A公司可節稅200萬元。
是選擇公司還是非公司
依據目前的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政策。個人獨資企業公司和合伙企業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僅對投資者個人征收個人所得稅。2019年后經營所得適用的稅率表如下所示。公司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投資者個人從公司獲得股息時,還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由于個人投資公司需要繳納兩回所得稅,因而針對個人投資者打算成立不享有稅收優惠的公司來說 ,最好是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公司或是合伙企業,成立公司的負稅相對比較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型微利公司可以享有許多稅收優惠,針對規模較小的公司來說 ,成立公司的稅負有可能更輕。
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相關稅收籌劃案例。
張先生打算成立一家企業,預估該企業年盈利500萬元,張先生原計劃創立一家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的稅后利潤全都分配給公司股東。稅務籌劃,方案如下。
假如成立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要交納企業所得稅,500×25%=125萬元。稅后利潤為500-125=375萬元。假如稅后利潤全都分配,張先生要交納個人所得稅,375×20=75%萬元,得到稅后利潤,375-75=300萬元。綜合稅負為,(125+75)÷500=40%。
張先生就可以考慮成立個人獨資企業,該企業本身無需交納企業所得稅,張先生要交納個人所得稅。500×35%-6.55=168.45萬元。稅后純利潤為500-168.45=331.5萬元。綜合稅負為168.45÷500=33.69%。
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張先生就可以節稅31.5萬元。
投資國家扶持產業
稅務籌劃特別強調整體性,通常會從項目投資剛開始就需要做好相應的籌劃,投資決策中的納稅籌劃,通常會是整個稅務籌劃的第一步。
企業或是個人做好項目投資,最先要選取的便是項目投資的產業,項目投資產業的選取要充分考慮諸多因素,僅就稅收因素來講,國家針對不同產業的政策并非同等對待的,反而是有一定的偏愛的,有一些產業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而有一些產業則是國家限定發展甚至于嚴禁發展的,國家對產業做好扶持或限定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稅收政策,在稅收政策中,最重要的是,所得稅政策,這是因為所得稅是直接稅,通常無法轉嫁,國家減免所得稅,其利益就直接進入了企業或個人的腰包。流轉稅由于是間接稅負,能夠轉嫁,國家通常不采取間接稅的優惠措施,但由于流轉稅影響到產品的成本費用,減免流轉稅一樣能夠刺激有關產業的發展,因而,也有少數間接稅優惠措施。當前國家利用減免所得稅的方式來扶持的產業,主要包括下列一些方面:
1、高新技術企業,依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政策,國家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2、公共基礎建設產業,依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政策,企業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能夠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
3、農業,依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政策,企業從事下列項目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蔬菜,薯類,谷物,豆類,油料,麻類,棉花,糖類,水果,堅果的栽種;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林木的培育和栽種,中藥材的栽種。家禽的飼養,牲畜,林產品的采集,灌溉,獸醫,農技推廣,農產品加工,農機作業和維修等農林牧漁服務項目。
投資國家扶持地區
投資的地區也是投資決策中要考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不一樣地區開辦企業政策及其他方面的政策是不一樣的。稅收政策的不一樣也就等于開辦企業的稅收成本費用是不一樣的,在進行投資決策的操作過程中,理應將稅收成本費用當做重要因素予以考慮。當前地區性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含經濟特區和西部地區。
依照目前企業所得稅政策,法律設置的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的特定地區內,及國務院已規定執行以上所述地區特殊政策的地區內,新開辦的國家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都可以享受過渡稅收優惠,法律設置的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的特定地區,指的是深圳,廈門,珠海,汕頭和海南經濟特區。國務院已規定執行以上所述地區特殊政策的地區指的是上海浦東新區,對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內在2008年1月1日以后完成登記注冊的,國家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內取得的所得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的納稅年度起,第1年至第2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3年至第5年依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案例
B公司原來計劃在廣州市開設一家高新技術企業,B公司預測每一年獲得利潤總額2000萬,借助市場調研,B公司設于廣州和深圳,對于企業的盈利能力并沒有實質性影響,B公司在深圳市,預測每一年獲得利潤總額1800萬元,假定無納稅調整事項,請對B公司的投資計劃提出稅務籌劃方案。
B公司可以在深圳市開設高新技術企業,由于高新技術企業在經濟特區內獲得的所得,可以享有以下稅收優惠政策,自獲得第1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1年至第2年免交企業所得稅,第3年至第5年根據25%的法律規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根據企業每一年利潤總額2000萬元來計算在廣州市,企業5年需繳納企業所得稅為2000×25%×5=2500萬元,稅后利潤為2000×5-2500=7500萬元。假如設于深圳市,該公司5年需繳納企業所得稅為1800×25%×50%×3=675萬元,稅后利潤為1800×5-675=8325萬元,故B公司應該開設在深圳市,借助納稅籌劃增多稅后利潤為8325-7500=825萬元